低空飞行综合管理平台首秀,给无人机装上“数字大脑”
”8月28日上午,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E1 馆,贵州大数据集团讲解员的一句话,让围观的市民发出阵阵惊叹。当天,首次公开亮相的“低空飞行综合管理平台”成为 2025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最热的打卡点之一,被现场媒体称作无人机的“好搭档”。从外卖咖啡到高楼救火,从农田植保到城市巡检,这套系统像给低空装上了“大脑”和“神经”,让科幻片里的场景加速走进我们的日常。一、无人机“野蛮生长”的烦恼:天空越来越挤
过去五年,中国无人机注册数从 30 万架飙升至 220 万架,年飞行量突破 4 亿架次。与此同时,“黑飞”扰航、坠落伤人、偷窥隐私的新闻也频繁登上热搜。
• 2024 年 10 月,重庆江北机场 3 公里外一架未报备的航拍无人机与客机擦身而过,导致跑道关闭 26 分钟;
• 2025 年 2 月,北京国贸一架送外卖的六旋翼因 GPS 丢星坠落,砸坏一辆奔驰天窗;
• 同月,合肥某小区业主群因无人机深夜悬停窗外引发集体恐慌。
“光靠人盯人、群众举报已经跟不上节奏,必须有一套数字化的空中交通指挥系统。”贵州省公安厅科信总队副总队长李昂在展区坦言。二、“好搭档”长什么样?五分钟看懂平台三大黑科技
贵州大数据集团此次发布的低空飞行综合管理平台,核心可以概括为“一张图、一朵云、一码管”。
- 一张图:空域秒级切片
系统把 300 米以下空域切成 30×30×30 米的立体网格,实时显示风速、障碍物、限飞区,支持一键航线规划。记者现场体验:输入起点“数博会 E1 馆”,终点“世纪城咖啡街”,系统 3 秒生成一条 5.2 公里航线,自动绕开贵阳奥体中心临时禁飞区。 - 一朵云:AI 风险预判
平台接入民航 UOM(国家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监管服务平台)和贵州气象局实时数据,利用算法预测 30 分钟后的微气象风险。当预测到阵风达 7 级,后台会提前给飞手推送“暂缓起飞”提醒,并给出可替代时段。 - 一码管:数字牌照
每架无人机对应一个动态二维码,扫码即可查看飞手身份、保险、适航状态。如遇“黑飞”,平台可远程锁机或驱离。贵州已在观山湖区试点“无人机电子围栏”,违规起飞即刻触发警报并上报辖区派出所。
三、从展会到社区:六个生活场景告诉你它有多香
- 外卖从天而降
贵阳观山湖区已与美团、京东物流签署三方协议,年内落地 15 条常态化无人机配送航线。平台负责统一调度,避免多架无人机在同一小区“撞车”。高峰期,系统会采用“空中红绿灯”:A 航线绿灯 45 秒,B 航线红灯等待,依次放行。 - 高层灭火“天降神兵”
贵州消防在展区演示了“蜂群灭火”:接到 18 楼火警,平台自动调派 6 架大载重无人机,携带 30 公斤超细干粉,从 5 公里外消防站起飞,9 分钟后精准破窗灭火,比传统云梯车快 3 倍。 - 农田里的“减碳管家”
在修文县猕猴桃基地,获谷农林科技公司通过平台调度无人机精准施药、授粉,一年减少农药使用量 28%,增产 15%,碳排放下降 120 吨。后台还能生成“碳账本”,未来可接入碳交易平台。 - 电网巡检“无人值守”
贵州电网已把 1900 公里 500kV 高压线数据接入平台,无人机每天自动起飞拍照,AI 识别绝缘子裂纹、导线散股等缺陷,准确率达 95%,人力成本下降 60%。 - 应急医疗“空中 120”
平台与省卫健委打通,一旦高速车祸导致拥堵,系统可立即规划“生命通道”,无人机 8 分钟将急救 AED 送达现场。2024 年试运行以来,已成功救援 17 起心脏骤停事件。 - 演唱会“空中安保”
今年 9 月贵阳奥体中心将举办 5 万人演唱会,届时平台将在外围设立 3 道电子围栏,未经授权的航拍机一旦靠近即被驱离,确保观众头顶安全。
四、产业风口:低空经济从“能飞”到“善飞”
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 5000 亿元,预计 2030 年达 2 万亿元。低空飞行综合管理平台的出现,相当于给产业链装上了“操作系统”。
• 上游:芯片、传感器、电池厂商获得海量实时数据,可反向优化产品;
• 中游:整机企业缩短适航认证周期,贵州已建立“低空安全验证试验基地”,为企业提供 50 种极限场景实测环境;
• 下游:运营商、保险公司基于可信数据推出“按次投保”“小时计费”等灵活服务。五、治理与隐私:当无人机看得见也管得住
“技术越先进,越要在法治轨道上跑。”贵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婷指出,平台已对接公安、应急、卫健等 11 个部门,所有飞行数据加密存储,最长保存 30 天,非授权人员无法调阅。对于个人用户,平台实行分级授权:普通市民只能查看本小区空域动态,警方可在突发事件时临时调取周边 1 公里视频。六、未来畅想:当 300 米以下成为城市“第四空间”
据贵州大数据集团透露,下一步平台将接入 eVTOL(电动垂直起降载人航空器)数据,打造“空中出租车”监管体系。到 2027 年,贵阳城区有望开通首批 5 条城际“飞的”航线,从贵阳北站到龙洞堡机场 10 分钟直达,票价预计 80 元。
“或许再过十年,当我们抬头看见一架无人机,第一反应不再是‘它会不会掉下来’,而是‘它送的外卖还有几分钟到’。”讲解员话音落下,现场观众报以会心笑声。结语
从“黑飞”乱舞到“有序天空”,低空飞行综合管理平台的出现,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治理理念的升级。当城市把 300 米以下的空域真正纳入数字孪生体系,无人机才真正拥有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好搭档”。2025 数博会首秀的这块大屏,或许正是未来城市“第四空间”的入口。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3991.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