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张网"建设提速!我国将完善低空经济设施网、空联网等基础设施

随着低空经济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正加速构建以 "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 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这一布局不仅为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新业态提供支撑,更标志着低空领域从分散探索向系统化发展的战略转型。

"四张网"建设提速!我国将完善低空经济设施网、空联网等基础设施(图1)

一、空联网:数字化底座重构空域治理

作为低空经济的 "神经中枢",空联网建设正成为各地竞逐的焦点。上海率先出台全国首个专项规划,计划到 2026 年实现 5G-A 低空通信网络全域覆盖,通过通感一体技术实时监测飞行器轨迹,为高密度飞行提供安全保障。江苏则依托 4.9GHz 专网优势,在无锡建成全国首个连片低空飞联网,实现 300 米高度内 99% 的网络覆盖,支撑公安巡检、物流配送等场景的高清视频回传需求。


技术突破成为关键驱动力。5G-A 网络通过增强上行带宽和低时延特性,可满足无人机每秒 300 兆的数据传输需求;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则将雷达探测与通信功能融合,使飞行器在复杂环境中具备更强的避障能力。与此同时,北斗数据链与 ADS-B 技术的协同应用,正在构建覆盖全国的低空导航体系,为跨区域飞行提供厘米级定位服务。

二、设施网:起降体系编织立体交通网

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桐乡市规划 "一镇一起降场 + N 个功能站点" 的网络布局,实现县域无人机 15 分钟应急响应。深圳前海建成 "空铁轨联运" 枢纽,无人机可在 40 分钟内跨越珠江口。更具突破性的是,山东平阴以 9 亿元出让低空经济经营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起降场、气象站等设施建设,开创了 "政府搭台、市场唱戏" 的新模式。


数据显示,每亿元 "天路" 投资可带动 2.8 亿元 GDP 增长,创造 8400 个就业岗位。目前全国已建成 2000 余个无人机起降点,覆盖物流、巡检、旅游等场景,部分地区正探索将充电桩、遥感设备等集成到基础设施中,打造多功能智慧节点。

三、航路网:数字孪生技术赋能空域规划

低空航路体系正从传统经验式划设转向数字化设计。上海计划 2027 年前累计划设 400 条低空航线,构建 "主干 + 支线" 网络;深圳研发的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空域资源动态分配,使飞行器起降效率提升 35%。


在技术标准方面,《低空目视飞行航图》《低空公共航路划设规范》等文件陆续出台,明确了航路宽度、飞行高度层等关键参数。中国民航局同步推进空域分类改革,在部分试点区域开放 3000 米以下空域,并简化飞行审批流程,将低风险场景纳入豁免清单。

四、服务网:场景创新催生万亿级市场

基础设施的完善正在引爆应用创新。在物流领域,深港跨境无人机实现 15 分钟达,长三角地区构建起 "1 小时市域配送圈";应急救援方面,重庆巴南的无人机应急网络将山区救援响应时间缩短至 10 分钟;城市管理中,上海崇明的无人机 AI 巡检系统每日发现违规事件超百起,处置效率提升 4 倍。


政策创新与市场需求形成双向驱动。广东设立 10 亿元低空经济基金,江苏推出 "揭榜挂帅" 科研攻关机制,华为、商汤等科技企业加速布局智能空管、氢能源动力等领域。据预测,到 2027 年我国低空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 5000 亿元,带动关联产业万亿级增长。

五、挑战与未来: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

尽管发展势头迅猛,低空经济仍面临多重挑战。空域资源碎片化、监管标准滞后、基础设施投资回报周期长等问题亟待解决。专家建议,应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快低空经济专管司局筹建;推广 "监管沙盒" 模式,在重点区域开展政策创新试点;同时加强国际标准制定,争夺全球低空经济话语权。


随着 "四张网" 建设持续推进,我国正从低空经济大国向强国迈进。当数字化基础设施与场景创新深度融合,这片 "蓝色经济新蓝海" 有望重塑城市空间形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开拓者,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415.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dikongjingj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