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连续两年登上全国两会,2025 年市场规模预计达 1.5 万亿元,标志着这一新兴产业正从政策蓝图加速落地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以下从产业逻辑、核心驱动力、应用场景及挑战展望四个维度解析其 “万亿蓝海” 前景:

2024 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国家发改委专门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落地,20 余省份出台专项政策(如
深圳 20 条支持措施、苏州 2026 年 600 亿产业目标)。2025 年两会进一步明确 “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空域管理改革(两类非管制空域划定)、适航审定简化(
eVTOL 取证加速)等举措,为产业发展提供 “制度保障”。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所言,低空经济已从 “政策驱动” 转向 “市场主导”,顶层设计的完善让企业吃下 “定心丸”。
- 飞行器迭代:2023 年 eVTOL 产业规模 9.8 亿元,同比增 77.3%,国产 “盛世龙” 完成城际商业化首飞;氢动力无人机、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突破,续航能力提升 30% 以上。
- 基础设施升级:全国建成 28 个低空飞行服务站,5G-A 通感一体网络覆盖重点城市,深圳、上海等地试点 “无人机巢” 共享基站,解决起降、充电痛点。
- 场景数据反哺:2024 年无人机实名登记超 198 万架,积累飞行数据超 2600 万小时,为空域规划、安全算法提供训练样本,推动 “技术 - 应用 - 优化” 闭环。

- 民生服务:无人机外卖(深圳、北京试点)、应急救援(湖北 “空中 120”)、低空旅游(敦煌 “飞天” 项目),2023 年低空文旅市场规模破千亿,横店 “航空 + 影视” 模式入选国家示范。
- 产业赋能:农业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 26.7 亿亩次(同比增 25%),物流航线超 140 条(覆盖快递、医疗物资),电力巡检节省成本 40%,“低空 + 城市管理” 提升社会治理效率。
- 未来想象:eVTOL “空中的士” 拟 2025 年开通多城通勤航线,飞行汽车研发提速(苏州规划 2026 年 500 家产业链企业),低空经济正从 “补充角色” 变为 “重构城市空间” 的核心力量。
2025 年的 1.5 万亿并非终点,而是低空经济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起点。当政策、技术、场景形成 “铁三角”,低空经济不仅是 “天空的生意”,更是中国在全球新兴赛道的 “换道超车” 机会。正如工信部赛迪研究院预测,2035 年 3.5 万亿规模背后,是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绿色能源深度融合的未来图景 —— 那时,“飞起来” 的不仅是飞行器,更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开拓者,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