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各省低空经济计划布局与企业发展动向
一、国家战略升格:低空经济从“未来”到“战略”的产业跃迁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变化引发广泛关注——从“未来产业”序列正式跻身“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不仅仅是一个名词的调整,更标志着我国对低空经济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技术储备转向产业攻坚,从局部试验转向全域布局。截至2025年3月,全国30个省(区、市)已将低空经济发展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核心议程,一场覆盖3.2万家企业、撬动万亿市场的“天空争夺战”全面打响。
火石创造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已突破6000亿元,近三年企业注册量年均增长率达47%。在这场产业革命中,北京、深圳、成都等10个城市凭借先发优势,率先形成企业集聚效应。而各省份的差异化发展路线图,则勾勒出一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产业全景:海南瞄准跨境低空旅游,山西深耕矿区无人机巡检,黑龙江研发抗寒型飞行器……这场既比拼政策创新力,又考验产业链整合度的竞赛,正在重新定义区域经济竞争格局。
二、省级路线图解析:30省如何打造“空中名片”?
1. 政策工具箱:从立法破冰到生态构建
在各省2025年工作部署中,“低空经济”已超越简单的产业扶持,演变为系统性制度创新试验场。江苏省率先出台《低空经济促进条例》,设立全国首个省级空域协调中心;四川省发布“低空经济十条”,明确给予适航认证补贴、空域使用费减免等23项政策红利;河南省则在郑州航空港区设立百亿级产业基金,重点支持沃飞长空等本土企业开展技术攻关。
值得注意的是,12个省份将低空经济纳入“新基建”专项规划。湖北省投入85亿元建设“长江低空智联网”,部署5G-A通导一体化基站3000座;山东省在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周边划设428平方公里“海上无人机监管试验区”,探索海陆空协同管理模式。这些政策创新不仅为产业发展松绑,更在重塑空域资源市场化配置规则。
2. 地域特色牌:从“千城一面”到“一城一策”
在避免同质化竞争的战略考量下,各省份正在挖掘独特场景价值:
- 山地经济带:重庆发布《山地城市低空飞行指南》,支持宗申动力研发载重500公斤级高原无人机,破解武陵山区物流“肠梗阻”;
- 农业大省突围:黑龙江联合哈工大推出全球首款-40℃作业的极寒植保无人机,预计2025年覆盖全省80%耕地;
- 边疆开发新范式:新疆依托西域旅游集团开通“天山低空观光走廊”,将那拉提草原、喀纳斯湖等景区空中动线延长至450公里;
- 海洋经济延伸:海南省在三沙市部署亿航EH216-S载人无人机,打造西沙群岛“15分钟紧急医疗救援圈”。
3. 产业集群战:三大城市群构筑“铁三角”
从火石创造产业数据通的企业分布图看,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地区已形成明显的“三角支撑”结构:
- 珠三角:深圳坐拥大疆创新、丰翼科技等1870家企业,无人机出口量占全球70%;广州引进小鹏汇天飞行汽车研发中心,抢占载人航空器制高点;
- 长三角:上海集聚时的科技、峰飞航空等企业,聚焦城市空中交通(UAM)系统开发;南京联合中国电科28所建设“低空安全管控国家实验室”;
- 成渝经济圈:成都纵横股份深耕工业无人机领域,其垂直起降固定翼机型市占率达35%;重庆联合航天时代电子建设西南最大通航飞机改装基地。
三、产业链竞合:万亿赛道上的“隐形冠军”浮出水面
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显示,这条超长赛道涵盖飞行器制造、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等7大环节、32个细分领域。在资本密集涌入的背景下,一批“隐形冠军”企业正从幕后走向台前:
1. 制造端:技术破壁者
- 亿航智能(广州):全球首个获适航认证的载人自动驾驶飞行器制造商,其EH216-S机型已在印尼、阿联酋等12国商用;
- 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安徽):DA42MPP特种飞机打破国外垄断,成为森林防火、电力巡检领域“定制化解决方案之王”;
-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黑龙江):攻克-40℃电池热管理技术,其极寒无人机在俄罗斯北极油田拿下5亿元订单。
2. 服务端:场景开拓者
- 丰翼科技(深圳):顺丰旗下无人机物流子公司,在珠三角布设无人机机场238个,单日配送量突破15万件;
- 沃飞长空(河南):开发出全国首个“无人机+5G”城市应急救援平台,实现灾害现场30秒三维建模;
- 航天宏图(山西):为煤矿企业定制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将矿难预警响应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8分钟。
3. 基建端:生态筑基者
- 中国电科54所(河北):研发“智慧低空”管控系统,在雄安新区实现120米以下空域毫秒级动态调度;
- 纵横股份(四川):建设西南首个无人机起降点网络,覆盖甘孜、阿坝等偏远地区86个乡镇;
- 时的科技(上海):开发城市空中交通(UAM)操作系统,已接入1.2万架飞行器实时数据。
四、未来战场:2025年或将见证的五大突破
随着各省路线图进入实施攻坚期,2025年有望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里程碑之年”:
- 载人航空器商业化元年:小鹏汇天“旅航者X3”预计年内获型号合格证,深圳-珠海20分钟空中通勤或成现实;
- 低空智联网全国组网:中国移动联合航天科工完成3.6万座通导一体化基站部署,实现重点区域空域数字化全覆盖;
- 无人机物流成本革命:顺丰无人机单票成本有望降至3.5元,与地面配送基本持平;
- 低空经济第一股诞生:纵横股份、沃飞长空等企业加速IPO进程,资本市场将迎“空天板块”;
- 国际标准话语权争夺:中国牵头制定的《城市空中交通系统架构》国际标准进入ISO最终审议阶段。
五、冷思考:狂飙中的产业更需系好“安全带”
在产业高歌猛进的同时,多位专家发出警示:某东部城市曾因无人机失控撞击高压线路导致全城断电,某景区载人热气球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这些事件暴露出低空经济发展中的三大隐患:
- 空域管理滞后:现行120米以下空域分级制度难以适应百万级航空器运行需求;
- 技术标准缺失:电池防爆、电磁兼容等17项关键技术尚无国家强制标准;
- 公众认知偏差:超60%受访者认为“低空飞行威胁隐私安全”,科普教育亟待加强。
对此,中国民航大学低空经济研究中心建议:建立“政府-企业-社区”三级协同治理机制,在深圳、成都等先行区试点“空域资源市场化交易平台”,同时将低空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
结语:当我们谈论天空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从深圳无人机编队照亮湾区夜空,到黑龙江极寒无人机守护粮仓,从重庆山地物流网络贯通武陵山区,到海南载人飞行器跨越碧海琼涯——低空经济正在书写一个关于突破与重构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背后,不仅是各省份争夺产业高地的雄心,更承载着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重塑区域经济版图的历史使命。当2025年的阳光洒向大地,或许我们会发现:人类从未如此真切地触摸到天空的脉搏,而这片曾经的“寂静疆域”,正成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热土。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062.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