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乘风而起”,如何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模式?

低空经济“乘风而起”,如何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模式?

低空经济“乘风而起”,如何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模式?(图1)

近年来,随着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低空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式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然而,如何在这一新兴领域中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模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低空经济的现状与挑战

低空经济涵盖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通用航空等多个领域,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城市管理、物流运输、农业植保、文旅观光等。尽管前景广阔,但低空经济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1. 融合发展体系不完善:各地发展不均衡,资源利用不充分;

  2. 基础设施滞后:通用机场、起降枢纽等设施难以满足大规模需求;

  3.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如飞控系统、主控芯片等仍需突破;

  4. 应用场景有限:目前多处于小规模试点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应用;

  5. 法规体系不健全低空飞行活动的审批、监管、安全等法律规范亟待完善。

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模式的路径

为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党委书记楼向平提出五大建议,为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模式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1. 加速顶层规划,构建融合发展体系

建议制定“国家低空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发展路径,并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性区域建设国家级低空经济发展试验区,为全国提供参考样本。同时,扶持培育低空经济运营服务商,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2. 统筹“四网”布局,夯实基础设施

通过建设“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构建高效、通用、兼容的低空飞行支撑体系。例如,布局通用机场、起降枢纽、充电点等设施,推动“空天地一体”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空域结构和航路布局。

3. 驱动“技才”双轮,强化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加大对飞控系统、主控芯片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同时,完善低空经济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各层次人才供给,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 拓展产业应用,培育市场需求

挖掘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农业扶持、文旅观光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形成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清单。通过资金扶持政策降低应用成本,并通过航空科普活动、无人机赛事等形式提高公众认知,扩大市场需求。

5. 完善法规体系,筑牢发展基石

加快出台和完善低空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细化低空飞行活动的审批流程、准入条件、安全要求等内容,健全低空安全监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低空经济的未来展望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不仅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还能为城市管理、乡村振兴、应急救援等领域提供创新解决方案。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释放,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未来,通过顶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法规完善等多方合力,低空经济将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模式,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领航者,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011.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400电话: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