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从 “起飞” 到 “领航”,绘就万亿新篇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低空经济宛如一颗璀璨新星,正迅速崛起,散发着耀眼光芒。如今,乘坐直升机穿梭于城市之间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记者亲身体验的国内首条跨省定点低空载客运输航线,便是生动例证。从江苏昆山城市航站楼起飞,仅约 25 分钟就能抵达上海浦东星野飞行基地,再经 25 分钟地面接驳,原本约 2 小时的通勤时长被大幅压缩至 1 小时内,这不仅节省了时间,更让人们从全新视角俯瞰长三角城市群的壮丽风貌,一窥万亿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美好未来。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广阔前景。其产业链条如同一串紧密相连的珍珠,绵延悠长,涵盖众多领域;应用场景更是广泛多元,如同繁星点点,照亮各个角落。自去年低空经济首次踏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高光舞台后,便开启了破茧成蝶之旅,一路迎风而上。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董事会主席蒋颖指出,在政策层面,中央与地方协同发力,奏响发展乐章。中央多项政策文件相继出台,精心勾勒顶层设计蓝图,让低空经济前行有了清晰方向;地方上,上海、深圳等地更是奋勇争先,纷纷加速布局这一全新赛道,恰似千帆竞发,百舸争流。2024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 年)》更是雄心勃勃地提出,到 2030 年通用航空装备将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将低空经济纳入发展规划,众多政策如甘霖落地,滋润产业成长。

应用场景拓展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上海浦东正与企业携手,谋划枢纽型垂直起降场项目,致力于编织一张覆盖周边城市的城际空中交通网络,让城市间的往来如同串门般便捷;各地无人机送货、播种以及特色旅游飞行航线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低空经济正一步步 “飞入寻常百姓家”,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赛迪顾问预测,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在 2025 年跨越 8500 亿元大关,2026 年更是将踏入万亿元级别俱乐部。企业也纷纷闻风而动,小鹏、吉利、广汽等车企凭借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供应链优势,跨界入局,积极研发飞行汽车,为低空经济注入新活力。

低空经济:从 “起飞” 到 “领航”,绘就万亿新篇(图1)

低空经济的稳步 “起飞”,离不开产业链关键技术的坚实支撑,正逐步从 “能飞” 蜕变至 “智飞”。电池技术作为飞行器续航的关键,喜讯连连。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发的高比能宽温域锂离子电池,宛如给无人机注入强心剂,续航时间显著提升,能在严苛温度环境下稳定工作;亿航智能完成 eVTOL 高能量固态电池飞行试验,更向着固态电池装机量产大步迈进。与此同时,空管系统也在科技赋能下华丽升级,5G 通信、人工智能与卫星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低空航行管理系统向 “智慧空管” 转型。上海、深圳等地积极布局低空通信网络,为低空飞行器的有序飞行保驾护航。空域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如同打开一扇通往广阔天空的大门,为低空经济 “智飞” 创造了更大空间。

然而,低空经济在发展征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仍面临诸多挑战。当下,乘坐 “飞的” 出行成本居高不下,尚属小众消费,限制了其大规模普及;大部分整机生产制造企业还处于早期研发和试验试飞阶段,适航取证之路漫长,商业化进程受阻;“现象级” 应用场景匮乏,商业化场景前期集中在观光旅游、医疗救援等有限领域;各地空中区域管理标准不统一,基础设施与运营维护服务短板明显,产业生态有待完善。

但困难阻挡不了前进的脚步,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呼吁优化适航审定流程,完善法规标准体系,为新型航空器快速进入市场开辟绿色通道;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建议加强国家层面组织协调,成立高规格军民协商议事机构,完善立法,打造龙头企业,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展望未来,低空经济正处于从 “起飞” 迈向 “领航” 的关键阶段。凭借着安全底线的坚守、技术瓶颈的突破、应用场景的激活,在顶层设计、地方探索与产业力量汇聚的合力推动下,低空经济必将绘就万亿新篇,让越来越多的 “铁蜻蜓” 翱翔在城市上空,成为经济发展天空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旅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1971.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邮件:dikongjingj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