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绵阳)科技城低空经济研究院揭牌成立,全面提升绵阳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一、战略背景与政策红利
国家层面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低空经济,将其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航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提出2025年实现超10万架商用无人机运营,政策窗口期已至。绵阳研究院的成立恰逢国家深化空域管理改革、加速“低空空域开放试点”的关键阶段。地方层面
绵阳作为中国唯一以“科技城”命名的城市,拥有中物院、九院等国防科工单位聚集的优势,长期承担国家尖端技术攻关任务。此次布局低空经济,可依托其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产业链协同能力,打造“军事技术民用化”的典范。
二、绵阳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
技术创新驱动
- 研究院聚焦无人机导航、空域监管、航空材料等核心技术,有望突破“卡脖子”环节(如国产化航空发动机、高精度定位系统)。
- 结合绵阳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领域的既有优势,形成“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生态。
产业集聚效应
- 吸引通航企业、物流公司、文旅机构入驻,构建“低空+物流”“低空+旅游”等新业态。例如,利用山区地形开展无人机测绘、应急通信等特色场景应用。
- 预计带动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西部经济增长极。
制度创新试验田
- 绵阳或率先试点“融合空管”模式,探索军民航协调机制与低空交通管理系统(UTM)建设。
通过政策创新(如飞行许可简化、商业保险完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三、区域经济与国家战略联动
成渝经济圈协同发展
绵阳地处成都平原北翼,可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区位优势,承接成都研发资源、重庆的智能制造能力,形成“一核多点”的低空经济网络。军民融合深化
借助绵阳国防科技工业基础,推动军用无人机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如农业植保、电力巡检),同时为军事训练提供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支持。
四、挑战与未来展望
- 风险点:空域安全监管需平衡开放与安全;核心技术自主化仍存短板;市场需求培育周期较长。
突破方向:
-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 探索“政府引导基金+社会资本”模式,扶持初创企业;
打造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等品牌活动,提升全球影响力。
结论
绵阳科技城低空经济研究院的成立,是地方政府响应国家战略、发挥自身优势的主动布局。若能实现技术突破、制度创新与产业协同的三重突破,绵阳有望成为“中国低空经济之都”,并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科技+产业+制度”融合发展样本。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蜗牛,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1779.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