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航空第一城”到“天空之城”:上海如何以会展之力领航低空经济新赛道?
作为中国民用航空产业的“第一城”,上海正以会展为引擎,撬动低空经济这一万亿级新赛道,迈向“天空之城”的全球愿景。在政策、技术、资本与场景的多维共振下,上海通过会展平台整合资源、展示创新、链接全球,为低空经济的商业化与国际化按下加速键。
会展为媒:打造产业聚合与创新展示的核心舞台
低空经济的勃兴离不开技术突破与商业生态的协同。2025年7月,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将在国家会展中心“四叶草”启幕,规划10万平方米展区,涵盖基础设施、制造配套、应用场景全链条,并设置动态试飞与体验区,让航空器“飞起来”、观众“动起来”。这一展会不仅是全球低空领域首个综合性博览会,更将成为上海向世界递出的“天空名片”。此前,第七届进博会已为低空经济“预热”,亿航智能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EH216-S等尖端产品亮相,企业现场斩获超百亿元订单,印证了会展对产业落地的直接推动力。
政策筑基:构建全产业链生态的“上海样本”
会展的背后是上海系统性的政策布局。2024年发布的《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三步走”目标:2027年建成研发、制造、适航、应用完整产业体系,核心规模超500亿元,并联合长三角打造低空省际通航网络。虹桥商务区依托其区位优势,规划建设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吸引沃兰特、御风未来等头部企业落户,并计划通过博览会扩大全球影响力。政策与会展的双向赋能,使上海成为低空技术标准制定、适航审定的“策源地”。
场景破局:从“展品”到“商品”的应用转化
会展的价值不仅在于展示,更在于推动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上海各区通过差异化布局,形成“一区一特色”的应用试验场:金山区依托华东无人机基地,开通金山-舟山跨海物流航线,实现海鲜“1小时达”;杨浦区在中心城区首推无人机外卖配送,探索城市末端物流新模式;徐汇区以龙华机场为枢纽,开通浦江低空文旅航线,将观光与商务出行结合。这些场景在进博会、低空经济博览会等平台集中呈现,吸引资本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布局。
未来展望:以会展撬动全球资源与人才虹吸
低空经济的竞争本质是生态体系的竞争。上海正通过会展活动构建“人才-资本-技术”的闭环:虹口区举办低空经济路演,吸引创新创业项目;闵行区依托“未来出行”展会,促成投融资超20亿元。与此同时,上海凭借全国70%的航空专业人才储备,以及沃兰特、时的科技等50%的国内eVTOL头部企业集聚优势,正通过会展平台对接国际标准,推动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智能飞控系统等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从“航空第一城”到“天空之城”,上海以会展为支点,串联政策、技术与场景,书写低空经济的“上海方案”。未来,随着低空航线网络加密、适航认证体系完善,这座城市将不仅是展会的举办地,更将成为全球低空经济规则制定的参与者、产业生态的构建者,最终实现“天空之城”的升维蜕变。
会展人带您看精彩展会 崇女士:180 0170 9818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崇女士,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1729.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