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生活的新 “风口”


春运新选择:直升机加入返乡大军


伴随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今年春运期间,出行方式愈发多样。除了常见的自驾、高铁以及飞机出行外,直升机成为了一小部分旅客返乡过年的新奇之选。1 月 23 日,定居上海的王先生,就带着 6 岁的女儿,搭乘直升机,踏上了回江苏宜兴老家过年的旅程。


王先生透露:“从上海开车回宜兴,得花 3 到 4 个小时,可要是坐直升机,航程仅仅 55 分钟。” 他身为一家通航公司的负责人,因没抢到合适时段的高铁票,便决定春节期间乘直升机返乡。


王先生的选择并非个例。今年春运,低空经济展现出强大的活力与广阔的应用前景。不少企业纷纷推出多条城际低空快线,这些航班价格大多在两三千元上下,飞行时长基本在半小时左右。就拿广东湛江到海南海口的航线来说,打 “飞的” 跨越琼州海峡,仅需 35 分钟。

“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生活的新 “风口”(图1)

春节旅游新热潮:低空旅游爆发式增长


春节期间,低空旅游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在海南三亚,游客们乘坐直升机或小型飞机,从空中俯瞰湛蓝的大海与澄澈的蓝天,尽情领略别样的海岛风情。而在北京,长城脚下的低空飞行体验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鲜,让人们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感受低空经济独有的魅力。


如今,随着业态持续创新,低空经济已在众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除交通出行外,物流配送、医疗救援、农业生产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使得低空经济在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上,均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注册量同比增长 14.3%,达到 1.05 万家,企业存量更是达到 7.6 万家。据相关机构预测,2025 年我国低空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将攀升至 8591.7 亿元,这片千米之下的领域,正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无限潜力。

技术突破:为低空经济插上翅膀


低空经济之所以能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领域的持续突破。近年来,我国在低空飞行器研发、电池技术、飞控系统等多个关键层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为低空经济的蓬勃兴起筑牢了坚实根基。


去年年底,中国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向峰飞航空颁发了 V2000CG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生产许可证,这可是全球首张 2 吨级 eVTOL 生产许可证。据悉,V2000CG 最大起飞重量达 2 吨,采用纯电动力,具备无人驾驶功能,运载能力与小型直升机相当,主要应用于低空物流、紧急物资运输以及应急救援等领域,客户涵盖大型物流公司、通航物流服务运营商、应急救援服务提供商以及政府部门等。

“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生活的新 “风口”(图2)

电池技术创新延长续航


在低空经济领域至关重要的电池技术方面,今年新春伊始,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石墨烯航空电池研制中试生产线正式开工。工作人员介绍,相较于传统电池,石墨烯航空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了 50% 以上,极大地延长了低空飞行器的续航时长。这一技术突破,为低空经济实现长距离、安全稳定飞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多领域技术进展奠定发展基础


此外,在飞控系统、高精度传感器、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方面,我国同样成果斐然。这些技术的突破与广泛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低空飞行器的性能与安全性,更为低空经济的全方位发展,奠定了稳固基础。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政策仿真实验室副主任张晓兰指出:“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具备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与带动性强等显著特点。相关行业需强化低空经济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技术突破与应用迭代发展,大力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进一步探寻多样化、可持续的低空经济价值释放路径。”

挑战与应对:推动低空经济持续发展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与交通运输方式,正凭借其独特魅力与广阔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然而,作为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仍面临诸多挑战,诸如低空空域开放程度有限、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同时,低空飞行的安全监管与风险评估,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

安全保障:新技术助力安全升级


民航局副局长胡振江强调:“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底线与红线,民航局将推动相关方面依托新技术,创新整合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全力为低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低空经济行业应借助新技术在精准性、预见性、协同性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对安全运行态势的预判能力,强化对航空器全生命周期的监测、控制与管理,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致力于将航空安全水平提升至新的高度。

空域改革:开放与优化并行


低空空域是发展低空经济与通航产业的根基,空域改革无疑是当前低空经济 “乘势腾飞” 的核心要点,提高空域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晓津认为,相关部门应加快低空空域开放进程,简化审批流程,为低空经济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与此同时,还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低空飞行的安全性与便捷性。

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提升竞争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指出,低空经济是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化、互联网等产业与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应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低空飞行器、电池技术、飞控系统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同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全面提升低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内容Ai创业,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瞭望塔,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1701.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dikongjingj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