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新消费新方式:浙江杭州低空游览订单火爆

当旅行遇上"空中视角"

"五一"假期首日,杭州湘湖直升机飞行基地的跑道上,发动机的轰鸣声几乎没停过。上午9点刚营业,等待体验"低空游览"的游客就已排起长队。来自上海的陈女士一家提前两周预约,才抢到黄金时段的飞行名额:"从没想过能以这种角度俯瞰湘湖,像在‘上帝视角’看水墨画!"

数据显示,这个假期该基地预计接待游客超1000人次,订单已排至暑假。这并非个例——深圳大梅沙、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地的低空游览项目同样火爆。当传统旅游业还在比拼门票折扣时,"空中观光"正以人均500-2000元的单价,成为消费升级的典型样本。

这背后,是一个更宏大的命题:低空经济,正在中国加速起航。



“五一”新消费新方式:浙江杭州低空游览订单火爆(图1)


一、现象拆解:直升机游览为何突然爆发?

1. 消费升级的"体验型红利"

疫情后旅游市场呈现鲜明分化:一边是"特种兵式旅游"追求性价比,另一边则是高净值客群为独特体验买单。直升机游览恰好切中后者需求——15-30分钟的飞行,既能避开地面拥堵,又能获得社交媒体上稀缺的航拍素材。杭州基地工作人员透露:"约70%游客会主动要求飞行员绕行雷峰塔或奥体中心,就为拍出‘网红同款’视频。"

2. 政策破冰打开产业空间

2023年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划设了全国2800余个适飞空域;今年4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开展"低空经济创新应用大赛",明确支持文旅场景试点。湘湖基地的运营方坦言:"现在申请航线审批比三年前快了近50%,这是项目能落地的关键。"

3. 供应链成熟降低门槛

国产直升机(如AC311A)价格已降至进口机型1/3,租赁模式下单小时运营成本可控。同时,数字塔台、ADS-B追踪等技术普及,让小型机场管理效率提升。一位从业者算账:"现在日均飞行20架次就能盈亏平衡,去年至少要30架次。"


二、产业纵深:低空经济不只是"空中观光"

直升机游览只是低空经济的"冰山一角"。据赛迪顾问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涵盖三大核心板块:

1. 载人交通:从景区到通勤

  • 旅游观光:除杭州外,三亚、丽江等地已推出"直升机+景点"联票,单次飞行附加消费(如空中婚礼)溢价可达300%

  • 商务通勤:深圳-珠海、成都-峨眉山等短途航线试运营,时间比陆路节省80%

2. 物流运输:无人机配送常态化

  • 美团在深圳的无人机外卖日均超2000单,成本降至6元/单

  • 顺丰大型物流无人机已获批全省范围跨海岛运输

3. 公共服务:应急救援与测绘

  • 四川泸定地震期间,无人机集群实现72小时不间断灾区测绘

  • 上海金山区试点"无人机医疗急救站",药品投送响应时间<10分钟


三、挑战与隐忧:狂欢下的冷思考

1. 安全红线如何守牢?

2023年某景区直升机侧翻事故曾引发舆论哗然。目前行业存在两个短板:

  • 部分运营商为降成本,将单次检修周期从50小时拉长至80小时

  • 低空飞行的气象预警系统覆盖不足,突发风切变风险较高

2. 噪声投诉与空域矛盾

北京某通航公司因训练飞行遭居民投诉,全年被罚超百万元。低空飞行如何与城市规划共融,需建立"噪声补偿"等新机制。

3. 商业模式可持续性

某智库调研显示,纯观光项目复购率不足5%,多数游客"只坐一次"。企业必须向"飞行培训""航空研学"等衍生服务要利润。


四、未来展望:万亿赛道将如何重构生活?

1. 城市交通立体化

广州已规划"空中出租车"接驳枢纽,5年内或实现中心城区10分钟到机场。

2. 低空数字基建浪潮

"5G+北斗"的融合空管系统建设,将催生新一代"智慧机场"运营商。

3. 制造与服务链爆发

  • 电池企业: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对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激增

  • 保险业:定制化航空险产品年增速预计达120%

  •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hangzhou/2876.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dikongjingj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