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 “起飞”:从无人机配送到货机载人,万亿级市场开启 “空中新航道”

低空经济 “起飞”:从无人机配送到货机载人,万亿级市场开启 “空中新航道”

低空经济 “起飞”:从无人机配送到货机载人,万亿级市场开启 “空中新航道”(图1)

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低空经济专区,低空 eVTOL 模拟体验舱内,人们沉浸式体验着城市上空的飞行;无人机则化身 “空中快递员”,15 分钟内完成医疗用血的紧急配送…… 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想象中的场景,正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逐步照进现实。作为极具潜力的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正以创新之翼托起万亿级市场空间,在政策、技术、市场的多重驱动下,开启属于中国的 “空中新航道”。

政策加码:低空经济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低空经济” 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凸显国家层面对这一新兴领域的重视。随着《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政策落地,我国正有序推进空域分类管理改革,在深圳合肥广州等多地开展低空改革试点,逐步放宽对轻型无人机的飞行限制。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有超 700 家企业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完成登记,备案产品超 2300 种,无人机保有量突破 291 万架,产业规模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政策的 “东风” 不仅激活了市场主体,更推动着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从动力电池、电机制造到通信技术、导航系统,华为、宁德时代、亿航智能等各领域龙头企业纷纷布局低空赛道,形成科技链与产业链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

技术突破:载人无人机、低空物流等场景加速落地

低空经济的 “起飞”,离不开技术创新的硬核支撑。
  • 载人飞行实现突破:3 月底,亿航智能 EH216-S 载人级无人驾驶航空器获得全国首批运营合格证,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 “低空载人时代”。目前,广州、合肥已开放低空游览、城市观光等商业服务,未来将逐步拓展至城市通勤场景。坐在无人驾驶的 “空中出租车” 中穿越城市天际线,正从概念变为可体验的现实。
  • 低空物流走向全域覆盖:美团第四代无人机获得全国首张低空物流全境覆盖运营合格证,可在城市复杂空域实现 “最后一公里” 配送。在深圳、广州等地,无人机已用于外卖、医疗物资、应急救援等场景,15 分钟配送圈正在形成,大幅提升物流效率。
  • 电动通航飞机崭露头角:全国首款四座电动飞机获颁型号合格证,未来将广泛应用于飞行员培训、观光旅行等领域,以低噪音、低成本的优势,开拓大众航空消费市场。

市场扩容:从 “小众体验” 到万亿级产业生态

低空经济的魅力不仅在于单一的飞行场景,更在于其 “强链条、广融合” 的产业特性。据赛迪顾问预测,2025 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 8591.7 亿元,2030 年有望突破万亿。
  • 消费端需求爆发:随着公众对低空飞行接受度的提升,低空旅游、航空研学、私人飞行等消费场景快速升温。在重庆、三亚等地,直升机观光已成为热门旅游项目,节假日订单增长超 200%。
  • 产业端深度融合:在农业领域,无人机植保效率是人工的 30 倍以上,已覆盖全国超 10 亿亩农田;在工业领域,无人机巡检成为电网、油气管道运维的 “标配”,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提升安全性;在应急领域,无人机搭建的 “空中生命线”,可在自然灾害中快速输送物资、搭建通信中继。
  • 基础设施加速布局:深圳计划 2026 年建成 1200 个低空起降点,浙江规划 2027 年实现 150 个公共无人机起降场全覆盖,5G/5G-A 通信网络、智能空管系统等新型基础设施同步推进,为低空经济 “铺路架桥”。

挑战与破局:从 “飞起来” 到 “飞得稳、飞得好”

尽管前景广阔,低空经济仍面临多重挑战:
  • 技术瓶颈:动力电池续航能力不足、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等问题,制约着飞行器性能提升;
  • 法规空白:空域管理、适航标准、运营监管等配套法规尚未完善,跨区域飞行审批流程复杂;
  • 成本压力:载人无人机运营成本高昂,城市空中交通商业化仍需规模化降本;
  • 安全隐患:低空飞行密度增加,对空管系统、通信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对此,业内专家建议:
  • 强化顶层设计:建立跨部门协同的低空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统筹空域资源、标准制定与产业规划;
  • 突破核心技术:加大对电动航空、氢燃料动力、通感一体网络等前沿领域的研发投入,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
  • 培育应用场景:在重点城市开展 “低空经济示范区” 建设,以物流、旅游、通勤等场景为切口,形成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 完善基础设施:构建 “空天地一体化” 智能空管系统,加快起降点、充换电设施、维修网络布局。

未来展望:低空经济如何重构城市与生活?

当无人机成为 “空中快递员”、eVTOL 成为通勤新选择、低空网络成为城市基础设施,低空经济的影响将超越交通范畴,重塑城市空间与产业形态:
  • 城市立体交通网络成型:低空航线与地面交通、轨道交通形成三维立体网络,缓解城市拥堵,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 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无人机在农业植保、农产品运输、乡村旅游中的应用,将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激活县域经济;
  • 绿色低碳发展加速:电动化、智能化的低空装备,助力 “双碳” 目标实现,成为绿色经济新引擎。

从一次飞行到一条产业链,从政策蓝图到产业生态,低空经济的 “起飞” 不仅需要技术突破与市场驱动,更需要时间与耐心。正如一场 “马拉松”,唯有筑牢基础设施、健全法规体系、培育创新生态,才能让这片 “千米之下的天空” 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 “新蓝海”,托起属于未来的万亿级梦想。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守望者,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eVTOL/2986.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400电话:400-188-0263